当工厂遇见“光智能”:能耗能效提升背后的科技方程式
来源:塔能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5-06-16 11:32:21 | 次浏览


  在工业场景中,照明系统不仅是基础保障,更直接关联生产效率、能耗成本与安全管理。传统工厂普遍面临灯具寿命短、能耗高、管控粗放等痛点,工业照明能耗占企业总用电量的15%-20%,而老旧厂区的这一比例甚至超过30%。塔能科技针对工厂场景研发的智慧照明一体化方案,以“精准控光+数据驱动+全周期管理”为核心,正在重塑工业照明的价值逻辑。


图片13.png 

 

一、高效节能灯具:重新定义工业光品质

  塔能工业级LED灯具通过技术革新实现性能跃升。灯具采用倒装芯片技术与纳米光学涂层,光效达到180lm/W,较传统金卤灯的80lm/W提升超一倍,同等亮度下功率可降低55%。其寿命表现尤为突出,L90寿命长达10万小时,是传统灯具2万小时寿命的5倍,大幅减少90%的更换频次。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灯具可在-40℃~60℃宽温区间工作,具备IP68防护等级,能从容应对工厂内粉尘、潮湿、高温等极端工况。

  以某汽车零部件工厂为例,其装配车间原使用400W金卤灯200盏,年耗电量达120万度。改造为150W塔能LED灯具后,功率降低62.5%,年耗电量锐减至45万度,降幅达62.5%;同时,灯具更换周期从2年延长至8年,每年可节省15万元维护费用。

二、智能照明控制:让光照“按需分配”

  塔能智慧照明构建了三维度智能管控体系。在空间分区控制上,将工厂划分为生产区、仓储区、通道区等独立控制单元。例如某电子元件工厂仓储区,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货架存取频率,无人区域亮度自动从100%调至30%,年节能效果达18%。

  时间节律控制则对接工厂ERP系统,根据排班计划自动切换照明场景:早班高峰期全功率照明(照度500lux),午休及夜班进入值班模式(照度200lux),周末停机时开启安防模式(重点区域维持50lux)。

  动态调光联动功能与生产设备数据互通,当机床检测到加工精度要求提升(如精密焊接),对应工位照明会自动提升至800lux。某机械加工厂实测显示,精密工序误判率因光照优化降低了12%。


图片14.png 


三、数据监测与分析:构建照明“数字孪生”

  塔能节能管理平台具备强大的功能矩阵。实时监控模块可采集灯具电压、电流、温度等20余项参数,故障预警响应时间小于5分钟;能耗分析模块按日/周/月生成报表,并对比行业标杆值自动识别节能潜力点;寿命预测模块通过热成像与电流谐波分析,能提前6个月预警灯具老化,降低突发故障风险;碳管理模块则自动核算照明系统碳排放量,生成ESG报告,助力工厂通过绿色认证。

  某化工企业引入该平台后,经3个月数据积累发现,反应釜操作区在非生产时段仍保持高亮度,此部分能耗占非生产能耗的35%。通过加装微波雷达与光照传感器,非生产时段亮度自动降至20%,年节省电费9.2万元。此外,企业借助平台数据成功申请当地“节能技改补贴”,覆盖了30%的改造成本。


图片15.png 


四、千万级厂房的照明智能化转型实录

  某大型机械制造工厂占地面积12万㎡,原照明系统使用250W/400W高压钠灯1500盏,年电费超200万元,且存在能耗高、灯具故障频繁、部分区域照度不足(低于标准值30%)等问题。

 

  改造后,工厂全部更换为120W塔能LED工矿灯并配装智能调光模块,同时将照明系统接入工厂物联网平台,与MES系统、安防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在场景设置上,焊接车间联动焊接设备,弧光产生时自动降低周边灯具亮度以防眩光;仓储中心则针对AGV小车路径区域动态补光,非作业区维持基础照度。

  

改造效果显著:年照明电费从216万元降至78万元,降幅达64.8%;灯具维护成本从28万元/年降至6万元/年,降幅78.6%;平均照度从320lux提升至500lux,增幅56.2%;员工视觉疲劳投诉率从每月18次降至2次,降幅88.9%。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智能控制,非生产时段能耗占比从25%降至9%。塔能科技智慧照明方案让工厂照明从“被动保障”迈向“主动赋能”,其价值超越了“照亮空间”的基础功能,成为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入口。该方案不仅带来可量化的节能收益,更通过“光网”与“数据网”的深度融合,为智能工厂建设提供底层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