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智慧照明“数字引擎”驱动某市市政设施迭代升级
夜幕降临,城市灯光成为指引归途的重要标识。在贵州某市,一场市政照明领域的创新变革正在悄然推进。塔能科技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凭借技术优势与专业能力,推动该市智能照明改造项目落地,为城市夜间照明系统注入新动能。
项目建设初期,塔能科技团队深入该市各区域开展实地调研,对原有照明系统的线路布局、设备老化程度、能耗数据等进行全面摸排。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在设备部署方面,塔能科技在该市核心城区、主干道及重要街区等区域,共计部署400余套回路控制器。这些回路控制器采用Cat.1通讯技术,构建起一张覆盖广泛、稳定可靠的智能照明网络。Cat.1通讯技术具有传输速率快、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够确保各区域照明设备之间实现毫秒级的数据交互,使整个照明系统实现高效协同运行。
在光源改造环节,塔能科技果断摒弃传统钠灯,全面采用新型LED灯具。传统钠灯使用的是高压钠蒸汽放电发光原理,存在发光效率低、显色性差等问题,且随着使用年限增加,光衰现象明显。而LED灯具采用半导体发光,具有光效高、寿命长、响应速度快等显著优势。改造前,铜仁市传统钠灯平均每盏功率达250瓦,经过全面更换后,100瓦的LED灯具不仅亮度提升30%,显色指数也从原来的20 - 30提高到70以上,能够更真实地还原物体颜色。按此次改造涉及的数千盏灯具测算,每年可节省电量超千万度,节省电费约300万元,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是本次改造的核心亮点。塔能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照明管理平台,集成远程自动控制、数据采集分析、故障诊断告警等多项功能。通过该平台,运维人员可实现对每一盏路灯的远程单灯控制。无论是开关操作,还是亮度调节,都能在管理中心一键完成。系统具备的实时数据采集功能,可对灯具的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运行参数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分析,不仅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潜在故障,还能为后续的照明策略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在故障处理方面,改造前的这座城市照明系统完全依赖人工巡检,每次巡检需组织大量人力,耗费5个工作日才能完成一次全面排查。由于缺乏精准定位手段,一旦灯具出现故障,平均修复时长高达2天。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后,当灯具出现异常时,系统会立即触发告警机制,通过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通知运维人员,并将故障精准定位到具体单灯。运维人员接到通知后,可携带相应设备快速前往现场处理,平均修复时间缩短至3小时,大幅提升了城市照明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该智能照明系统还具备高度灵活的策略设置功能。通过内置的时间控制模块,可实现离线定时开关灯,无需依赖网络也能确保照明系统按时运行。在调光策略方面,系统支持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场景需求,自动调整照明亮度。例如,在深夜低峰时段,系统会自动将照明亮度降低30% ,在保障基本照明需求的前提下,每月可额外节省15%用电量。同时,系统还支持自定义节能策略,运维人员可根据季节变化、天气情况等因素,灵活调整照明方案。在特殊节日或重大活动期间,系统可快速切换至节日模式,通过调整灯光色彩、亮度和闪烁频率,营造出绚丽多彩、富有节日氛围的城市夜景。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塔能科技充分考虑对城市正常生活秩序的影响。为减少对道路开挖和线路铺设的依赖,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模块化安装技术。施工团队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实现设备间的数据连接,避免了大规模的线路改造工程。在设备安装环节,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将灯具、控制器等设备进行预组装,现场只需简单的拼接和调试即可完成安装。这种施工方式不仅提高了安装效率,较传统照明改造项目工期缩短40%,而且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市民出行和日常生活的干扰。
该市智能照明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显著提升了城市夜间照明品质,更在节能降耗、智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项目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的典型案例,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