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节能30%不是梦!塔能“光+能”一体化方案破解制造业能耗难题
工厂实现节能30%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塔能所推出的‘光 + 能’一体化方案,成功破解了制造业长期存在的能耗方面的难题。
在“双碳”目标持续深入推进之际,制造业身为能源消耗的关键领域,正承受着以往从未有过的节能方面的压力。《“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清晰地给出规定,要在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相较于2020年下降13.5%这样一个明确的硬指标,而这无疑在倒逼着制造企业加快速度去探寻能效得以提升的路径。在工厂整体的能耗构成当中,照明系统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部分,然而其实际上却潜藏着颇为可观的节能空间。就传统厂房照明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诸如光源出现老化现象、能耗处于偏高状态、管理方式较为粗放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在部分企业当中,照明能耗所占的比重能够超过15%。塔能科技依靠其独有的“光 + 能”一体化解决方案,正在为制造业化解能耗方面的难题给予切实可行的技术方面的路径选择。
工业照明的三重困境与政策倒逼
当下工厂照明系统所存在的痛点,已然变成了对制造业绿色转型起到制约作用的隐性阻碍。首先来说,像传统的金卤灯、高压钠灯这类光源,它们的光效仅仅在50至80lm/W这个范围,并且在使用了半年之后,其光衰率会超出30%。如此一来,为了能够维持住相应的照度,就不得不超额开启灯具,进而形成了一种‘高能耗低产出’的不良循环状况。从某汽车零部件工厂所测算出来的数据能够看出,该工厂车间里的1000盏400W金卤灯,其每年平均的耗电量能够达到35万度,而更换光源所需要花费的人力成本,每年平均下来更是超过了12万元。
其二,运维模式较为滞后,由此引发了资源浪费的情况颇为严重。多数工厂目前依旧在采用那种‘坏了再修’的被动运维方式,就拿故障灯具来说吧,可能会持续好几个月都没有被更换掉,这不但对生产安全产生了影响,而且还造成了无效的能耗。并且,由于缺乏实时进行能耗监测的相关手段,企业想要精准地去掌握各个区域照明用电的具体情况就变得十分困难,进而也就没办法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节能策略了。
第三点,政策方面的合规性所带来的压力正一天天地不断增加。《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已经把照明系统的能效列入到了核心评价指标当中,明确规定新建工厂LED灯具的使用率绝对不能低于90%,而且要求现有的工厂得在2025年之前完成对低效光源的改造工作。就拿长三角的某一家电子厂来说吧,因为没有能够及时去更换那些高耗能的灯具,结果在绿色工厂的认证环节就直接被一票否决了,最终也遗憾地错失了政府采购的订单。
塔能“光+能”方案的技术突破
就制造业所存在的节能方面的需求而言,塔能科技精心构建起了一套由‘硬件革新’以及‘智能管控’共同组成的双轮驱动体系。在光源这个层面上,其依靠自主研发的高效LED模组,光效已然突破了150lm/W这一数值,相较于传统的金卤灯来说,其节能程度能够达到50%以上。并且还运用了纳米涂层技术,以此将光衰率成功控制在这样一个标准之下,也就是在5000小时的时候,光衰率不超过3%,如此一来,其使用寿命也得以延长,能够达到5万小时,这差不多就意味着在6年的时间里都无需进行更换操作。比如说某机械加工车间,在将200盏200W的传统灯具替换掉之后,单月的耗电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原本的1.2万度直接下降到了0.5万度,那么按照这样的情况来计算的话,一年下来就能够节约8.4万度电。
智能感应系统在实现精准节能方面占据着核心地位。塔能运用了微波以及红外双模感应技术,即便处于车间这类有着高粉尘的环境当中,其感应准确率依旧能够维持在98%的水平,进而达成‘人来的时候灯亮起至80%的照度,人离开30秒后便降至30%照度’这样的动态调节模式。对于仓库等人员活动相对较为稀疏的区域而言,还能够与UWB定位系统相结合来实现联动调光,以此进一步削减那些无谓的能耗。某物流中心在应用了该项技术之后,其照明系统实现了二次节能,节能幅度达到了22%。
能耗管理平台成功打通了节能方面的闭环流程。借助QY-200W驱动一体化控制器所具备的Cat.1无线通信能力,该平台能够实时收集每一盏灯具的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等各项数据,进而生成区域能耗热力图,同时也能产出节能分析报告。利用AI算法去学习生产排班所呈现出的规律,以此来自动生成诸如周末、夜班等不同场景下的智能调光策略,达成“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实现节能运行”的效果。某半导体工厂在经过平台优化之后,从中发现了37处存在不合理情况的照明区域,并且对这些区域进行了整改,最终实现了额外节电15%的成果。
从技术到价值:EMC模式与全周期服务
塔能科技创新运用了“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以此来化解制造企业对于前期投入方面存在的顾虑。具体而言,灯具更换以及系统部署所需的全部费用皆由塔能来承担,它会凭借节能收益分成的方式收回投资,如此一来,制造企业不用支付改造资金便能够享受到节能所带来的红利。就某精密仪器厂的项目情况来看,完成改造之后,每年能够节省电量达到126万度,按照每度电0.7元来计算的话,每年节省下来的电费为88.2万元,在扣除掉塔能的分成之后,依然可以节省几十万元,而且仅仅经过3.5年的时间就能够收回全部的投资。
全周期服务体系对于保障方案落地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塔能工程师团队会开展为期3天的现场勘验工作,依据车间具体的高度以及设备布局的实际情况来定制灯具安装方案,以此防止眩光、阴影这类情况出现而对生产安全造成影响。在改造完成之后,会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远程运维服务,借助智能机箱具备的状态监测功能,能够对线路老化、电压出现异常等潜在故障做到提前预警,进而把维护响应时间从以往传统的48小时大幅缩短到仅仅2小时。就目前而言,该项服务已经在近百家制造企业得以应用,其中还包含3家上市公司,平均下来能够为客户降低照明综合成本达到62%之多。
在“双碳”目标以及制造业升级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之下,工厂照明的要求已然发生了转变,从过去单纯的“满足基础照度”逐步迈向了“能效最优管理”这样一个新的阶段。塔能科技推出了“光 + 能”一体化的方案,并且切实地实现了节能率达到30%的这一承诺。该方案一方面能够助力企业去降低其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还在企业争取绿色制造认证以及ESG评级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其能够在这些方面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就拿某新能源电池厂来说,其借助这一方案,每年成功减少了几百吨的碳排放量,也正因如此,该厂顺利地进入到了某知名汽车厂家供应链体系当中。可以说,当下这场发生在工业照明领域的节能变革,正在对制造业的绿色竞争力进行重新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