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标准割裂”到“生态共建”:智慧灯杆行业协同破局指南
来源:塔能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5-08-20 12:33:37 | 次浏览


从“标准割裂”到“生态共建”:智慧灯杆行业协同破局指南

 

近些年来,智慧灯杆已然成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里极为关键的核心载体,在全国的诸多地方都在不断加速落地实施。据智研咨询《2023-2029年中国智慧灯杆行业市场研究报告》,2025年中国智慧灯杆市场规模预计达800亿元(约115亿美元)。IoT Analytics等国际机构预测,全球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市场中,智慧灯杆的复合增长率(CAGR)约15%-20%,中国是主要增长极。

图片28.png 

 

在智慧灯杆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扩张态势的当下,该行业正遭遇着“技术虽能够实现整合,然而数据却难以顺畅流通”这样的发展瓶颈状况。像跨部门标准不统一以及数据孤岛现象格外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已然成为了阻碍智慧灯杆从“试点示范”阶段朝着“规模化落地”阶段迈进的极为关键的障碍因素。

 

从“标准割裂”向“生态共建”转型

伴随着政策方面对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力推动、技术层面针对数据壁垒的有效突破、机制方面有关协同模式的创新举措不断涌现,智慧灯杆行业正加快从“标准相互割裂”的局面朝着“生态共同构建”的方向实现转型,进而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达成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清扫掉诸多障碍。

 

行业不断扩张的进程当中,其背后所存在的协同方面的痛点正一天比一天更为凸显出来。

(1)标准方面存在割裂

在其快速发展的这个过程之中,跨部门协同不够顺畅的这一问题却是越发地显得突出了:市政部门主要负责照明方面的管控事宜,交通部门则在路况监测方面占据主导地位,通信部门重点推进的是5G基站的建设工作,各个部门所采用的分别是不同的数据接口协议、技术标准以及管理规范。

 

经过相关调研可以发现,有多达62%的智慧灯杆项目都存在着这样一种困境,那就是‘硬件虽然能够进行拼接,但是数据却很难实现互通’。就好比某新区的车路协同项目,由于照明系统和交通监控的数据没办法做到实时交互,进而使得应急调光的响应出现了延迟的情况,延迟时间甚至达到了3秒,这无疑对通行安全产生了影响;还有部分项目,因为环保监测数据的格式和生态部门平台并不兼容,所以只能依靠人工来进行二次录入,如此一来,数据原本所具有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标准方面存在的割裂情况,不但使得建设和维护的成本被推高了,而且还对智慧灯杆作为‘城市神经末梢’所应具备的全域感知价值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2)推动核心标准制定

在政策方面,已然清晰地把标准建设视作打破困局的关键所在。就国家层面而言,《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特地提及要‘建立智慧灯杆统一技术标准体系’,并且规定需在2026年之前完成像通信协议、接口规范以及数据安全等这些核心标准的制定工作。

由住建部牵头制定的《智慧灯杆通用技术标准》已经步入征求意见的阶段,其意在对功能模块兼容性、数据传输格式以及安全防护要求等方面给出统一的规范要求。从地方层面来看,上海、深圳率先展开尝试,对外发布了地方智慧灯杆标准规范,将跨部门数据共享的权责边界以及技术要求都予以明确。

国际上的相关经验同样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欧盟的‘智慧城市照明计划’把碳排放监测、5G适配等功能归入强制标准范畴,以此推动各成员国实现技术规范的统一,其在标准化方面的经验也正在被国内相关领域所吸收和借鉴。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之下,行业标准存在的碎片化这一问题,有望在未来2-3年时间里获得根本性的改观。

图片26.png 

(3)机制创新:推动跨部门协同

机制方面的创新切实为跨部门协同稳稳筑牢了制度根基。不少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着建立起‘智慧灯杆跨部门协调小组’,由政府来牵头组织,市政部门、交通部门、通信部门、环保部门等诸多部门纷纷参与其中,把数据共享的具体范围、收益分配的相关规则以及运维责任的具体划分都明确了下来。

就拿某工业园区来说,凭借着这样的机制,使得智慧灯杆项目落地所需要的周期从原本的18个月大幅缩短到了11个月,而且跨部门审批的环节数量也减少了足足40%;再看西部的某新区,其建立起了‘数据共享积分制’,那些参与到数据开放当中的部门能够优先获取其他领域数据的使用权,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各部门协同合作的积极性。

另外,市场化运营同样为标准的统一注入了强劲动力,社会资本在开展一体化建设运营的过程中,从其自身属性来讲,天然就会要求各个部门的设备以及系统要相互兼容,如此一来,便倒逼着各部门在标准上进行协同。

比如某市场化项目通过统一招标的方式,要求各个部门的设备都要适配通用接口,相较于传统模式,其接口改造费用足足减少了60%。

 

物联运维平台方案推荐

在这场标准共同建设掀起的浪潮当中,塔能科技所推出的物联运维平台方案彰显出了颇具前瞻性的适配特性。

该方案践行塔能“用软件定义硬件,让物联运维更简捷更节能”的理念,在硬件方面运用的是模块化的智慧灯杆,这种灯杆能够支持5G微基站、环境传感器等足足8大功能模块实现即插即用的便捷操作,并且所有的这些模块都预先留出了契合国标草案所规定的通用接口;从软件层面来看,其搭载了高性能的边缘计算网关,凭借此网关能够达成10余种协议的转换,还可以对市政、交通等多个不同系统给予无缝对接方面的有力支持;而平台层采用的则是开放架构,为各方提供了标准化的API接口以及数据中台,从而能够很好地兼容不同部门对于数据的多样化需求。

 

该方案中的集中控制器能够支持4G、5G以及Zigbee等多种网络进行传输,单单在某一个网络当中就可以管理多达1500个节点,以此来确保在进行大规模部署的时候数据能够实现稳定且顺畅的互通;至于电缆防盗终端、AI车流量雷达等各类外设,全都是依照最新的标准来展开设计的,所以能够较为快速地融入到统一的生态体系之中。

此方案一方面能够满足当下跨部门协同作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还为未来标准有可能出现的升级情况预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也正因如此,该方案已然成为了许多地方所开展的标准化试点项目当中备受青睐的优选方案。

 

智慧灯杆行业需协同破局

从‘标准割裂’逐步迈向‘生态共建’,智慧灯杆行业要实现协同破局,这可不单单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实际上更是治理理念方面迎来的一场革新。当标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技术方案愈发趋于成熟,再加上机制创新持续深入推进,智慧灯杆定然会实实在在地变成连接城市各个系统的‘神经网络’,从而为智慧城市的建设给予更为稳固的基础设施方面的有力支撑,使得技术创新能够切切实实地服务于城市治理走向现代化以及民生得以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