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深圳刚刚诞生了全国首个“国际暗夜社区”。
听起来很玄乎是不是?
简单说就是:这个社区晚上要“关灯”。
不是停电,是主动关灯。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是:这是在开倒车吗?
毕竟,城市照明一直是现代化的象征啊。你看哪个大城市不是灯火通明?纽约的时代广场、上海的外滩、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哪个不是靠夜景撑场面?
但仔细一想,问题来了。
全国城市照明用电量已经占到社会总用电量的12%左右,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升。
12%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三峡大电站一年的发电量全部用来点灯。
更要命的是光污染。
北京的孩子已经很难看到银河了,上海市中心的夜空基本告别了星星。这还不算,过度照明对候鸟迁徙、昆虫繁殖都造成了严重干扰。
深圳这个“暗夜社区”其实是在问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什么时候亮、怎么亮、亮多少?
这就是我要说的“开关哲学”。
传统的城市照明基本上就是:天黑了就全亮,天亮了就全关。简单粗暴。
但现在不一样了。
智慧照明技术已经可以做到按需分时分区调控。
比如塔能科技的物联精准节能系统,能通过软件算法自动优化照明方案。什么意思?就是用软件定义硬件,让物联运维更简捷更节能。
深夜2点的住宅区,照明亮度可以降到30% 周末的商业街,可以比工作日少开一半的灯 下雨天能见度低,系统会自动增加亮度
这才叫智能,这才叫精准。
说到节能,很多人觉得就是省点电费的事儿。
错了。
城市照明的能耗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以深圳为例,每年仅路灯照明就要消耗约8亿度电,电费支出超过6亿元。
6个亿啊,能建多少所学校?能修多少条路?
而且传统照明设备的维护成本也不低。一个传统路灯一年的维护费用大概在200-300元,深圳有40多万盏路灯,算算这笔账。
但如果用上智能灯杆、多功能灯杆这些新技术呢?
维护成本能降低40%以上,能耗能减少50%以上。
说句实话,市面上打着“智慧照明”旗号的产品一大堆,但真正能做到物联精准节能的并不多。
很多所谓的智能照明,其实就是加了个遥控器,或者能用手机控制开关。这算什么智能?
真正的智慧照明应该是:
根据人流量自动调节亮度 根据天气情况优化照明方案 故障时能第一时间定位并报警 能收集环境数据辅助城市管理
塔能科技这样的公司,专注物联精准节能,用软件算法来优化硬件性能,这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不是简单的开关控制,而是通过数据分析、算法优化来实现真正的精准节能。
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这本来就是一对矛盾。
但矛盾不代表不能解决。
深圳的“暗夜社区”给了我们一个思路: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同样的亮度,不是所有时间都需要同样的照明。
商业区可以亮一点,住宅区就可以暗一点。 工作日可以亮一点,周末就可以暗一点。 人多的时候亮一点,人少的时候就暗一点。
这就是城市节能照明的核心理念:
按需照明。
说白了,就是该亮的时候亮
该暗的时候暗,该关的时候关。
智慧照明这条路,我觉得才刚刚开始。
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做到很多事情了,但应用还远远不够。很多城市还在用10年前的照明方案,浪费惊人。
真正的智慧城市,应该从智慧照明开始。
因为照明涉及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涉及到每一个市民的生活。做好了照明的智能化,其他的智慧城市建设就有了基础。
深圳的“暗夜社区”只是一个开始,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城市跟进。不是为了节能而节能,而是为了找到发展和保护的平衡点。
毕竟,我们要的不只是一个亮堂的城市,更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你觉得呢?你愿意为了看到更多星星,让城市适当“暗”一点吗?
相关数据来源:深圳市城管局公开信息,深圳全市路灯数量约 40万盏(截至2022年数据)。另,深圳设立了全国首个“国际暗夜社区”,该认证由 国际暗夜协会(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 IDA) 于 2023年4月6日 正式公布,深圳西涌社区成为国内首个获此认证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