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一组数据,真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有16个省份的财政收入是负增长。负增长啊朋友们!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地方政府的钱袋子瘪了,但城市照明、治安监控、环境监测这些事儿一样都不能少。
就在大家都在喊“没钱”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一根智能灯杆居然能同时干10个人的活。
前几天去某市出差,看到一根特别的路灯。说它特别,是因为这家伙简直就是个“斜杠青年”:
白天是5G基站,晚上是照明设施,雨天是积水监测员,堵车时是交通指挥官……
当地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根多功能灯杆除了基本的城市照明,还集成了:
5G微基站
治安监控摄像头
环境监测传感器
交通流量检测
充电桩
一键报警
公共广播
信息发布屏
积水监测
井盖监测
我掰着指头算了算,这一根杆子顶过去10根杆子用!
传统模式下,城市节能照明要一根杆,监控要一根杆,5G基站又要一根杆……某项目的负责人给我算了笔账:
传统方案:10种功能需要10根杆子,建设成本约15万,年运维费用3万。
多功能灯杆方案:1根杆子搞定所有,建设成本8万,年运维费用1.65万。
“最关键的是,我们用了塔能科技的物联精准节能系统,通过软件定义硬件的方式,让所有设备在一个平台上管理。”负责人特别强调,“运维成本直接降了45%。”
这个数字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我查了他们的后台数据,智能灯杆通过精准控制,仅照明这一项每年就能节电35%。如果一个城市有10万根路灯,一年能省下的电费……自己算吧,反正我是被震撼到了。
说实话,第一次听到“用软件定义硬件”这个概念时,我也是一脸懵。直到技术人员给我演示了塔能科技的物联精准节能平台。
简单说,就是把城市里所有的智能设备都接入一个统一的大脑。这个大脑知道:
什么时候该开灯、开多亮
哪里人流量大需要加强监控
空气质量如何需不需要预警
充电桩使用情况怎么样
最绝的是,这套系统还会自己学习。比如它发现某条路晚上11点后基本没人,就会自动调低亮度;发现某个路口经常堵车,就会提前调整信号灯配时。
我查了一下,现在全国已经有200多个城市在推进智慧灯杆项目。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就不说了,连我老家那个四线小城都开始装了。
为啥突然这么火?
说白了,就是穷则思变。
地方政府没钱了,但城市管理的活儿一点没少。与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建设,不如一步到位搞个多功能的。表面上看是省钱,实际上是被逼出来的创新。
“财政紧日子反而逼着我们想办法提高效率。”一位地方官员跟我说,“以前有钱的时候,谁会想到一根杆子能干这么多事?”
看完这个案例,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当资源有限时,创新往往更容易发生。
就像这根智慧灯杆,如果不是财政吃紧,可能大家还是按老路子一根根杆子立下去。但恰恰是“没钱”这个约束条件,逼着大家去想怎么用更少的投入办更多的事。
塔能科技的物联精准节能理念其实挺有意思——不是靠堆硬件,而是让软件来优化硬件的使用效率。这种“用软件定义硬件,让物联运维更简捷更节能”的思路,可能才是未来城市建设的正确打开方式。
毕竟,钱会越来越紧,但城市管理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与其等着天上掉馅饼,不如学学这根“斜杠”灯杆,一个人干十个人的活。
这年头,连灯杆都开始内卷了,你说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