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高密设备散热难题?液冷CDU设备:5天冷能改造+节能50%+不停产
老厂存在高密设备散热方面的难题,对此,液冷CDU设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其通过5天的改造,不但可以达成节能50%的效果,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还能够保持不停产的状态。
在珠三角地区的某家电子老厂车间之中,有一台价值高达百万的精密检测设备。这台设备由于持续处于高温环境下,频繁出现宕机的状况,每个月单单因为故障而引发的生产方面的损失就超过了10万元。
传统的风冷系统尽管对着这台设备使劲吹风,然而就连35℃的车间温度都没办法降下来。当改造方案呈递上来的时候,那“停产4个月用来更换散热系统”的计划可着实让厂长感到十分为难。
不过到了现在,这样一个难题却被一台“液冷CDU设备”给顺利解决掉了:仅仅花费5天时间就完成了改造工作,设备的温度稳稳地保持在22℃,制冷所消耗的能耗更是直接下降了52%,而且整个生产线自始至终都未曾停止过运转。
老厂为何需要液冷CDU呢?
老工厂所面临的散热方面的困境,其本质实际上就是“设备已然完成了升级换代,然而与之相应的冷却方式却未能跟上步伐”这样的一种状况。
当高精密机床、AI质检设备等纷纷入驻到老工厂之后,单台设备的功耗出现了大幅跃升的情况,从原本的几十瓦一下子跃升到了数百瓦之多。
传统的风冷方式在此时就仿佛是“拿着扇子去给火炉降低温度”一般:即便将风扇的转速提升到最高,可依旧难以对温度实现有效的控制,设备会因为过热而出现降频的情况,甚至还会直接停机。
那巨大的风扇所产生的噪音能够达到80分贝,工人们长时间处于这样的高分贝环境之中。
更为严重的是,风冷所消耗的能量在车间总电费当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30%,但却仅仅只能实现“局部的降温”效果,那些处于角落位置的设备依旧在承受着“高温的煎熬”。
液冷技术的诞生打破冷能困局
液冷技术的诞生打破了此种困局,液冷CDU设备堪称液冷系统的关键所在,犹如其‘心脏’与‘大脑’一般。
它凭借让液体直接和发热部件相接触的方式来带走热量,要知道,液体的导热能力可是空气的25倍,如此一来,冷却效率便得到了显著提升。
不过,液冷可并非是简单地‘用水去冲设备’这么回事。
CDU的核心作用在于实现‘安全隔离以及精准分配’这两项重要功能:把室外冷源的普通水(也就是一次侧回路的水)和接触设备的绝缘冷却液(即二次侧回路的冷却液)利用换热器来进行物理隔离,仅仅传递热量而不传递液体,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漏水短路的风险,这对于老厂的设备安全而言,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某化工老厂采用了这套方案之后,在改造期间其生产线依旧可以正常运转,而且模块化的设计还使得设备的抗腐耐用性得到了提升,能够达到15年之久,如此一来,在十年的时间里都无需再为设备老化的问题而发愁了。
只有当冷能系统由‘被动供冷’转变成‘主动优化’的时候,老工厂所走的低碳转型之路,才能够走得更为稳固、更为节省资源,且能够走得更加长远。
汽车零部件冷能改造案例
就某汽车零部件厂而言,在经过塔能的物联网精准节能方案改造之后,该系统始终维持着最优的运行状态,其综合节能率能够稳稳地保持在20%以上。而且,这里的二次节能算法还处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之中,以至于到了第二年,其节能收益再度上涨了8%。
通过对管路阻力以及设备间距予以优化,一方面节省了多达15%的材料损耗,另一方面也省去了传统土建反复施工所造成的浪费,如此一来,初投资综合成本径直降低了20%。某仪表厂借助这一方式成功挤出了车间三分之一的空间,原本用来堆放设备的角落也摇身一变,成了原材料缓冲区,进而使得生产效率提升了15%。
在工厂进行预制之时,塔能就已经将物联网传感器嵌入其中了,如此一来便能够对冷量、压力、能耗等等诸多数据展开实时的采集工作;该箱体选用的是军工级别的防腐材料,这使得它可以很好地适应老工厂那种湿度较高、灰尘较多的环境状况,进而让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当车间的温度趋于稳定以后,产品的不良率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从原本的4.5%降低到了1.1%。并且此次改造仅仅花费了5天的工期,这就有效避免了长达4个月的停产情况出现,从而保住了全年价值1.5亿元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