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冷能改造“搭积木”:预制构件5天完工,节能又省心
来源:塔能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5-09-01 16:49:41 | 次浏览


老厂冷能改造“搭积木”:预制构件5天完工,节能又省心

 

在珠三角某电子老厂的车间里,一场特殊的冷能改造正在进行:工人用起重机将一个个银灰色模块精准对接,螺栓固定、管线插接,全程无焊接火花、无粉尘飞扬。5天后,全新的冷能系统启动运行,较传统改造4个月的工期,直接避免了180万元停产损失。这不是魔法,而是塔能“预制化构件”及“软件定义硬件-智能控制”带来的“工业化改造”革命。

1.png

 

从“现场混战”到“工厂预制”:老厂冷能改造的痛点突围

老工厂冷能改造曾长期困在“低效泥潭”里。传统模式下,管道切割、焊接全在现场进行,就像“在车间里浇筑零件”——工期长达4-5个月,粉尘噪音让工人苦不堪言;手工焊接的管道精度差,冷量损耗超30%;材料浪费、返工频繁,某食品老厂仅因测量误差导致的管道返工,就多花15万元,工期延误20天。

 

预制化构件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它像工厂预制的“乐高积木”,将冷能系统的管道、泵组、阀件等核心部件,在恒温恒湿的工厂里通过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组装成完整模块。运到现场后,只需吊装拼接、管线对接,整个过程高效有序。这种“工厂造零件,现场拼系统”的模式,正是老厂冷能改造的破局关键。

2.png

 

 预制化构件的“四大核心价值”

1. 工厂精工:质量稳如“原装整机”

传统现场施工靠经验,管道焊接误差常超5毫米,冷量沿途损耗;预制构件在工厂用数控设备加工,精度控制在±1毫米内,密封性能提升3倍。某老厂数据显示:传统改造后管道月均漏水2次,改用预制模块后,一年零泄漏,冷量损耗从30%降至8%。工厂里的压力测试、联动调试,更让每个模块“即插即用”。

 

2. 三维仿真:数字孪生提前“排兵布阵”

预制化的核心是“设计前置”。借助三维仿真,工程师在虚拟空间完成模块拆分、布局优化、管线碰撞检查,像“提前演练搭积木”。塔能科技通过BIM建模优化管道走向,节省15%材料损耗,机房空间利用率提升1/3,初投资直降20%。某仪表厂更通过仿真预判3处结构冲突,现场安装效率提升40%。

 

3. 极速组装:5天完工不停产

预制构件将“现场建造”变为“模块拼接”,工期压缩90%以上。传统改造需4个月的管道焊接,现在工厂预制模块现场5-7天即可组装完毕。某化工老厂改造时,生产线边运行边施工,改造期间冷能供应未中断,产品合格率保持99%,完美解决“改则停产”难题。

3.png

 

4. 物联网联动:冷能系统“会思考”

预制构件融入“软件定义硬件”智慧。塔能在模块中预装物联网传感器、智能控制阀,出厂前完成与灯联网平台对接。系统运行时,AI算法通过数据“主动逐时寻优”:生产高峰提泵速,夜间低负荷降流量,综合节能率超20%。某汽车零部件厂改造后,一次节能50%,二次节能让次年能耗再降8%。

 

 低碳灵活:老厂冷能转型的“可靠伙伴”

预制构件环保优势显著,工厂集中生产减少70%建筑垃圾,现场干法施工无扬尘,某医药老厂借此顺利通过绿色认证。更重要的是灵活性,模块可随生产线迁移,某家电老厂旺季扩产时,3天完成冷能模块移位,避免资产闲置。

 

预制化构件正重新定义改造标准:用工业化保质量,用数字孪生优设计,用模块拼接缩工期,用物联网提能效。正如塔能科技践行“物联网精准节能”理念,这种“工程产品化”思路,让老厂冷能改造从“麻烦工程”变成“高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