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老厂冷能改造闹心?液冷CDU来破局
从我们与客户前期的需求交流来看,不少数据中心的老旧厂区,冷能改造进程普遍面临比较相通的一些困难。
一、冷能改造要不要造?
比如,一些投入经营超过5年的老数据中心,开始受到“散热能力不足、电费难以降低、改造无法及时开展”等棘手难题的制约。
AI服务器的单机柜功率,超倍速攀升至50kW以上,导致老风冷系统频繁出现热点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宕机,这就上升到事故级别了。
相应的,PUE长期维持在1.5以上,电费就是个大头,这种情形使得电费在运营成本中占40%以上。
那接下来,大家肯定要到做改造吧。但是,传统的改造需要停工4至5个月。这个业务中断导致的损失,不敢想象,也不现实。
这些已经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并非无意变革,但惧变革失误以及进程太迟缓。
二、有没有好的冷能改造方案?
针对上面的困境,我们一一应对,需要的方案:
一、 解决冷能问题,对新型的高机柜功率倍速降温。
二、 若解决掉风冷问题,电费自然就随之下降。
三、 改造能不能一次性、短工期、利索地完工?
三、怎么解决冷能问题?——液冷CDU
我们是建议客户考虑塔能的物联网精准节能方案,针对数据中心,它采用液冷CDU改造方案,逐步为老数据中心接受,成为数据中心“焕新”的关键着力点。
基于液冷CDU与物联网技术协力实现的精准节能,并非单纯的设备更替,实则是涵盖了整体架构与功能层面的全面性系统升级。
我们对数据中心进行冷能改造,是基于“物联网精准节能”这一理念,对冷却体系进行重构。这是塔能科技经过诸多改造项目验证过的有效途径。该途径核心逻辑为“软件定义硬件,让物联运维更简捷更节能”。借助液冷 CDU工程化、模块化,并结合软件智能控制方式,将数据中心面临的核心痛点加以解决。
从硬件层面来看,这个方案突破了对‘土建依赖’的传统习惯。它将液冷CDU、水泵、阀组以及温控模块等,集成、整合在标准化的箱体里面,打造出可移动的‘智慧能源站’。这种方式类似于汽车制造的机电工程,所有部件在工厂预先制作完毕。
现场仅需5 - 7日,便可完成吊装与接线工作,不再需要对旧机房进行拆除以及土建作业。我们对华东地区一个数据中心的改造,只花了6天时间,就完成了12台液冷CDU的部署。
这期间,业务零中断。
软件端的物联网精准节能,非常关键。借助传感器,塔能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时采集机柜温度、流量以及能耗数据。
同时,运用AI算法主动进行性能优化:根据服务器负载状况,动态调整液冷CDU的供冷量,高负载时增大流量,低负载时自动实施降频操作;冬季时,还能够联动自然冷却模块,借助室外低温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达成“二次节能”目标。
四、经过验证的冷能改造成功方案
从历史数据来看,这套方案可以让数据中心综合节能率突破20% ,叠加二次节能后,整体能耗降低程度可达50%,项目收益相当可观。华北地区一个老厂经改造后,PUE自1.62降至1.18 ,年电费直接节省300多万,项目非常成功。
最后还要提一下,塔能精准节能方案可以对数据中心冷能改造进行针对性三维仿真设计。基于这些建模工作,能提前将老机房的空间布局、热流场予以还原,并对液冷 CDU 的安装位置以及管路走向提前优化。
这样的三维仿真方案,可以将材料损耗节省 15%,机房面积利用率提升三分之一。我们有个客户说:“原本预计需腾出一半机房来安置新设备,最终仅使用了角落的一小块区域,对现有机柜毫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