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紧张也能搞照明改造? EMC模式:零投资,年享百万节能收益
来源:塔能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5-09-22 16:42:49 | 次浏览


财政紧张也能搞照明改造? EMC模式:零投资,年享百万节能收益

 

难道预算有限,就只能跟“节能照明改造”绝缘吗?塔能“物联网精准节能”推出的EMC(合同能源管理)总承包模式,给出了破局答案:零投资启动改造,每年还能分享百万级节能收益,让财政紧张的市政部门也能轻松迈出“节能第一步”。

一、城市照明改造的困局

“特别想把老城区的高能耗路灯换成节能款,但今年财政预算早就超支了,几百万的改造费从哪来?”这是不少城投公司项目负责人面对城市照明改造时,最头疼的难题。城市照明改造动辄需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投入,让预算吃紧的市政部门“望而却步”,只能眼睁睁看着传统路灯一年又一年“烧钱”,电费账单不断攀升。

对于财政预算本就紧张的地区,一次性拿出这么多资金几乎不可能,这也是很多市政部门“想改不敢改”的核心原因——投入太大,回收周期太长,决策风险高。

财政紧张1.png 

 塔能EMC模式:零投资启动,收益“先分后得”

塔能EMC模式的核心,是“塔能全额投入,双方共享节能收益”,彻底打消市政部门的“预算顾虑”。

 

 1. 零投资启动:塔能扛下所有前期成本

塔能会全额承担城市照明改造的所有费用,包括:

- 硬件采购:塔能自研的单灯控制器(支持物联网精准调控,实时采集电压、电流、功率数据)、高效LED光源(光效达130lm/W,寿命超5万小时)、智慧照明管控平台;

- 施工安装:从现场勘查、方案设计到施工调试,全程由塔能专业团队完成;

- 运维保障:改造后5年内的设备运维、系统升级,均由塔能负责。

财政紧张2.png 

市政部门无需投入一分钱,即可启动改造,相当于“空手得节能”。

 

 2. 物联网精准控费:收益透明,按“省出来的电费”分

改造完成后,塔能通过物联网精准节能平台,实时采集每盏路灯的能耗数据,精准统计“改造前电费 - 改造后电费”的差值(即“节能收益”)。

- 比如某路段改造前月均电费10万元,改造后仅需4.5万元,那每月节能收益就是5.5万元;

- 双方按照约定比例分享收益(通常市政部门分60% - 70%),合同期一般为5 - 8年;

- 合同到期后,全套智慧照明设备无偿移交市政部门,后续节省的电费100%归市政所有。

 

这种“按效果付费”的模式,让节能收益清晰可查,避免了“投入后效果模糊”的争议。

财政紧张3.png 

 3. 政策叠加:补贴冲抵成本,加速“赚钱”

塔能还会协助市政部门申请各类节能补贴(如地方工业节能专项补贴、能效达标奖励等),补贴资金直接冲抵塔能的前期投入,相当于进一步“缩短投资回收周期”,让市政部门更快从“分收益”阶段进入“纯收益”阶段。

 

 

案例:1.2万盏路灯改造,5年赚回735万

某城区有1万+盏传统高压钠灯,年电费超370万元,因预算限制,改造计划搁置多年。后来,该城区采用塔能EMC模式启动改造:

 

- 塔能投入:全额承担800万元改造费用(设备+施工+运维);

- 节能效果:改造后,通过“LED替换+物联网调光”,年节电费达210万元;

- 收益分配:市政部门按70%比例分享节能收益,每年分得147万元;

- 长期收益:5年合同期内,市政部门累计收益735万元;合同到期后,每年210万元电费节省全额归市政,相当于“每年白捡210万”。

 

更关键的是,改造后路灯亮灯率从85%提升至99%,市民夜间出行满意度大幅提升。

 

 你的城市能分多少?免费测算工具一键获取

如果您所在的城市也面临“想改但预算不够”的困境,不妨试试塔能《EMC模式收益测算模式》,了解

  - 改造后年节电量、年省电费;

  - 市政部门每年能分的收益金额;

  - 投资回收周期(含补贴影响)。

 

城市照明节能,不该被“预算”困住脚步。塔能EMC模式用“零投资、共分利”的逻辑,让财政紧张的市政部门也能轻松拥抱“物联网精准节能”,既省下巨额电费,又提升城市照明品质。

 

关键词

智慧照明EMC总承包   市政照明零投资改造   城市照明节能收益分成    EMC模式路灯改造    市政照明预算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