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老张的手机又响了。
电话那头是愤怒的居民投诉:“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我们小区路灯又坏了,黑漆漆的,女儿晚上回家都害怕!”
老张揉揉眼睛,叹了口气:“好的好的,我马上安排人去看。”
挂了电话,他看了看值班表。
6个人,管着5000盏路灯。这就是他们市政照明科的全部家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平均每个人要负责833盏路灯。按照市区面积算,每个人要巡检近50公里的道路。
每天。不分白天黑夜。
老张穿上衣服,骑着电动车就往外跑。
夜里的风很冷,但更冷的是那些投诉电话里的责骂声。
“你们就是混日子!”“公务员就是拿钱不干事!”“这点小事都搞不定,要你们有什么用?”
老张心里委屈啊。他们真的已经很努力了。
每天早上6点开始巡检,晚上9点才结束。遇到台风暴雨天,半夜都要出来抢修。夏天顶着42度的高温爬电线杆,冬天冒着零下的严寒换灯泡。
但是。人手就是不够啊!
你有没有算过这样一笔账?5000盏路灯,如果每天都要巡检一遍,6个人要跑多少路?
老张算过:“光是走完所有的路,每个人每天至少要跑80公里。”“还不算修修补补的时间。”“一个灯泡坏了,从接到投诉到修好,正常情况下要2-3小时。”
“要是碰上配件缺货或者位置偏僻,拖个两三天都是正常的。”
两三天!
你想想,如果是你家楼下的路灯坏了,黑漆漆的,你会怎么想?
更要命的是,他们永远是被动的。居民投诉了,才知道哪里的灯坏了。等投诉电话打进来,说明这盏灯已经坏了好几天了。
老张说:“有时候我们也觉得冤枉。”“明明昨天刚巡检过的路段,今天就有人投诉灯坏了。”“可能是昨天晚上坏的,我们根本不知道。”
这就是传统巡检的盲区。
白天巡检,看不出晚上亮不亮。晚上巡检,人手又不够。
结果就是:永远在救火,永远挨骂。
直到去年。
他们装了一套智慧照明灯联网节能控制系统。
老张第一次说起这事的时候,眼睛都亮了:
“你知道吗?现在我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看到全市每一盏路灯的状态。”“哪盏灯亮着,哪盏灯坏了,电脑屏幕上一目了然。”
“而且!”“灯一坏,系统立马就报警。不用等居民投诉,我们就能第一时间知道。”
问他:“效果怎么样?”老张激动地说:“太明显了!”
以前每个月要接200多个投诉电话,现在只有不到30个。
以前故障平均修复时间要6-8小时,现在2小时就搞定。
最关键的是,我们终于不用每天疲于奔命了。
你可能会好奇,这套系统到底有多神奇?
老张演示了一下。他打开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地图。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小点,就是全市的路灯。绿色的代表正常,红色的代表故障。
“看,这里有一盏红色的。”老张指着屏幕说。“系统显示,这盏灯昨天晚上11点23分就坏了。”“我们今天一早就派人去修了,现在已经修好了。”
问:“以前呢?”
老张笑了:“以前?估计要等到有人投诉,我们才知道。”“可能要拖个三五天。”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让最累最苦的工作,变得轻松高效。
更让人感动的是,老张说的这句话:“现在我们终于不用半夜被骂醒了。”“也不用在烈日下每天跑几十公里了。”“我们也是人啊,也有家庭,也会累。”
“这套系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科技改变生活’。”
是啊。
科技发展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吗?让最辛苦的工作变得轻松。让最繁重的劳动变得智能。
这才是科技该有的温度。
现在,他们科里的工作节奏完全变了。
以前是:接投诉→出门巡检→找故障→修故障→继续接投诉。
现在是:系统预警→精准定位→快速维修→定期巡检。
从被动救火,变成了主动预防。
从疲于奔命,变成了从容应对。
老张说:“现在我们有时间做预防性维护了。”“比如定期更换老化的线路,升级照明设备。”“市民满意度提高了,我们的工作也更有成就感了。”
这不就是最有意义的进步吗?
老张最后说了一句话:
“以前我觉得我们就是背锅的。”“现在我觉得我们是城市的守护者。”“因为我们终于有能力,让这座城市的每个夜晚都亮如白昼。”
是啊。
科技的温度,不在于多么高大上。
而在于能否让最平凡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让6个人管好5000盏路灯。让每一个深夜回家的人,都有灯光相伴。让每一个辛苦的市政工人,都能准点下班回家。
这就够了。
推荐:塔能城市智慧照明——灯联网节能控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