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市1万盏路灯,去年电费缴了几百万,6个运维人员每月光巡检油费、人工费也得不少钱,可还是常接到市民投诉‘路灯不亮、晚修’。”某地级市城管局照明科科长的无奈,道出了多数市政部门的共同困境:传统路灯就像“吞金兽”,花钱不少却难见成效。
问题的根源藏在两处:一是管控粗放,不管车流量、光照度,路灯“一刀切”满功率亮灯,深夜道路空无一人时,电能仍在白白浪费;二是运维低效,靠人工开车巡灯,故障发现慢、修复迟,既耗钱又影响市民出行体验。而塔能“物联网精准节能”智慧照明方案,正为市政照明破解“花钱多、效果差”的困局提供新解法。
塔能“物联网精准节能”:用技术手段掐断浪费源头
塔能以“物联网精准节能”为核心,通过“硬件升级+平台管控”双管齐下,让每一盏路灯都实现“按需发光、智能运维”,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照明的痛点。
1、硬件:单灯控制器,给路灯装“智慧大脑”
塔能自研的单灯控制器(型号QYKJ-DDKZQ-500),是实现精准节能的关键:
- 全工况适配:IP67高防护等级,-40℃~+85℃工业级工作温度,无惧雨雪、高温等恶劣环境,适配城市主干道、小区、隧道等各类场景;
- 数据实时采集:支持CAT.1无线通讯,每秒采集路灯的电压、电流、功率、电量数据,精准度达0.1A/0.1V,哪盏灯“耗电异常”“即将故障”,数据一查便知;
- 灵活调光控制:输出0~10V或PWM调光信号,可根据场景远程调节亮度(10%~100%无级调光),也能预设策略——凌晨2点后自动降至30%亮度,雨天根据光照传感器数据自动补光,避免“一刀切”亮灯。
同时,将传统高压钠灯、老旧LED灯替换为塔能高效LED光源(光效达130lm/W,寿命超5万小时),功率直接减半:400W高压钠灯换为200W LED,250W高压钠灯换为120W LED,从源头降低能耗。
2、平台:智慧照明系统,打造全链路运维闭环
塔能智慧照明平台打通“感知-传输-管理-应用”全流程,让运维效率提升70%:
- 自动巡检替代人工:平台实时监控1万盏路灯的在线率、亮灯率,一旦某盏灯出现“离线”“功率异常”,3秒内触发告警,通过短信、企业微信同步给运维人员,无需再“开车巡灯”;
- 工单智能派单:告警同时自动生成维修工单,标注路灯具体位置(经纬度定位)、故障类型(如“不亮”“漏电”),运维人员导航直达现场,平均修复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2小时;
- 能耗数据可视化:自动生成“单灯-路段-区域”三级能耗报表,哪条路“最省电”“最费电”一目了然,还能对比改造前后的数据,节能效果用数字说话,便于财政审计和补贴申报。
以1万盏路灯改造为例:传统400W高压钠灯(实际视在功率470.59W)替换为200W LED(视在功率204.08W),搭配单灯控制调光,年节电量达(470.59-204.08)KW×11小时×365天≈110万度,年省电费110万度×0.68元≈75万元;若算上250W高压钠灯、老旧LED灯的改造,整体节能率达56%,年省电费超120万元。
真实案例:县级市改造后,年省电费382万
某县级市原有2200盏路灯,其中1000盏400W高压钠灯、1000盏250W高压钠灯、200盏老旧LED灯,年电费680万元,运维成本120万元,市民投诉量每月超30起。
引入塔能“物联网精准节能”方案后,发生显著变化:
- 能耗大降:全部替换为塔能高效LED光源+单灯控制器,总功率从792.26KW降至348.97KW,年电费从680万元降至298万元,直接节省382万元;
- 运维减负:自动巡检替代90%人工,运维人员从8人减至3人,年运维成本从120万元降至78万元,节省42万元;
- 体验升级:故障修复及时率从65%提升至98%,市民投诉量每月降至3起以内,满意度达95%。
更关键的是,整个项目投资回收期仅2.8年,之后每年都是纯收益,相当于“一次投入,长期省钱”。
你的城市能省多少?免费测算工具已上线
如果你的城市也面临路灯电费高、运维难的问题,不妨采用塔能《城市照明节能改造测算表》,来尝试下改造的可行性。
市政照明不该是“财政负担”,而应通过技术创新成为“节能典范”。塔能“物联网精准节能”方案,用单灯控制掐断能耗浪费,用智能运维降低管理成本,让每一分财政投入都花在刀刃上。